• 索引号:
  • 11330383MB1D78936Q/2023-07464
  • 组配分类:
  • 政府决算
  • 发布机构:
  • 龙港市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3-09-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2022年龙港市财政总决算

2022年龙港市财政总决算

发布日期: 2023- 09- 18 09 : 26 浏览次数: 字体:[ ]

龙港市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聚力赋能,击楫奋进,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为奋力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和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全市各项财政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一、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2022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财政总收入31.6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4%,同比增长4.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同比增长1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5.9%,同比增长17.7%。

主要科目收入情况:增值税5.54亿元,同比下降11.6%;企业所得税1.68亿元,同比下降29.0%;土地增值税0.57亿元,同比下降60.8%;契税3.25亿元,同比下降10.1%;非税收入8.86亿元,同比增长142.5%,主要是海域使用金收入增长。

主要科目支出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1亿元,同比增长7.3%;教育支出10.00亿元,同比增长2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5亿元,同比增长20.0%;交通运输支出2.64亿元,同比增长154.9%;农林水支出3.49亿元,同比增长57.4%。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和农林水等支出增长较快,主要是省级转移支付收入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总体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1亿元,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26.06亿元(含债务转贷收入8.40亿元)、财力划转2.23亿元,收入合计51.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1亿元,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7.70亿元,债务还本支出5.49亿元,支出合计51.20亿元。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全市三公经费(均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支出:1169.37万元,比上年增加168万元,增加16.78%,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063.2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454.77万元,比去年增加了78.74万元,增加20.94%,主要原因为预算安排基金项目资金购置执法车及公务用车;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608.47万元,比去年增加了83.26万元,增加15.85%,主要原因为新购置的公务用车、执法车的维护费);公务接待费用106.13万元,比上年增加5.99万元,增加了5.98%;出国经费0.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29.2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7.4%,同比下降33.7%,(含债务转贷收入26.13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4.4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0.2%,同比下降13%。

3.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

省财政厅核定龙港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92.2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4.8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7.38亿元。

(2)政府债务余额

年末龙港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91.3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4.65亿元,专项债务余额56.68亿元。

(3)政府债券变动情况

省代龙港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4.5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8.4亿元、专项债券26.13亿元,归还到期一般债券5.49(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还本5.4亿,900万预算资金还本)亿元,归还到期专项债券6.7亿(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还本6亿,7000万预算资金还本)。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调整后为64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性收入4万元,另外国有企业利润收入60万元,因2022年底疫情大爆发等诸多原因,未能及时上交。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在2023年2月10日前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二、组织收入概况

12月,我市共组织各项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152.57%(其中县级税收收入0.93亿元,同比增长152.98%);非税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211.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66亿元);社保费收入2.5亿元,同比下降3.1%。

1-12月,我市共组织各项收入64.89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税收收入21.72亿元,同比下降19.36%(其中县级税收收入15.35亿元,同比下降6.96%);非税收入24.33亿元,同比增长22.0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86亿元);社保费收入18.84亿元,同比增长12.21%。剔除留抵退税7.36亿元因素后,地方级同口径税收收入17.11亿元,同比下降0.64%;县级税收收入16.46亿元,同比下降1.69%。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14.05亿元,完成14亿预算任务目标。

三、税收收入主要特点

税收月度增幅呈W型走势,入库时序更均衡

由于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延续影响以及疫情影响,4月起税收断崖式下降,为全年降幅最大,5月仍受影响。6月大规模留抵退税进入尾声阶段,转负为正。9月-10月的税收增幅有回升趋势,实现正增长。12月大幅度上升是由于去年同期办理缓缴导致基数拉低。

2022年上下半年税收比重分别为51%、49%,2021年上下半年税收比重分别为59%、41%,由去年的“六四”变为“五五”,全年税收入库时序更加均衡合理。

 

(一)受退税减税政策影响,主体税种下降明显

1-12月,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入库101554万元,同比下降21.72%,占税收收入比重的46.75%;企业所得税入库37602万元,同比下降30.94%,占税收收入比重的17.31%;个人所得税入库10989万元,同比增长24.9%,占税收收入比重的5.06%。

地方各税种增减各现。其中,税收增幅较大的有:房产税入库7542万元,同比增长122.09%,主要是今年企业申报的房产税从租税收较去年增收2022万元。降幅较大的有:土地增值税入库5701万元,同比下降60.79%。去年上半年房开集中开盘拉高基数,导致同比下降。耕地占用税入库380万元,减收1868万元,同下降79.65%,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有新批复地块申报缴纳耕占税。

(二)受退税减税政策影响,中央级、地方级税收同比减收

1-12月,全市中央级税收入库82955万元,同比下降21.1%,地方级税收入库134281万元,同比下降18.25%。地方级税收总量高于中央级税收,降幅低于中央级税收主要受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影响。龙港市1-12月留抵退税金额7.36亿元,地方级金额3.68亿元。

(三)二、三产业受退税减税政策影响同比减收

1-12月,第二产业税收6.81亿元,同比下降38.45%,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10.67亿元,同比下降10.28%,占税收比重的49.55%。其中:制造业税收3.91亿元,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7.71亿元,同比下降6.06%,占税收比重的35.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0.95亿元,同比下降49.18%;建筑业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2亿元,同比增长11.05%。

第三产业税收7.29亿元,同比下降32.93%,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10.85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房地产业税收3.08亿元,同比下降49.79%,还原留抵退税后收6.16亿元,同比下降10.24%金融业税收1.89亿元,同比增长7.78%;批发和零售业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1.44亿元,同比下降12.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0.58亿元,同比下降1.84%。

四、重点税源税收情况

受退税减税政策及纺织业无纺布销售收入下降影响,制造业百强与规上企业制造业税收下降。1-12月,龙港市制造业百强企业税收2.13亿元,同比下降39.91%,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2.52亿元,同比下降30.28%,占全市税收的11.71%。我市384户规上企业共税收3.9亿元,同比下降37.94%,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5.11亿元,同比下降24.55%,占全市税收的27.73%。规上企业中,371家制造业企业共税收2.92亿元,同比下降33.85%,还原留抵退税后税收4.08亿元,同比下降15.96%。引起制造业百强企业及制造业规上企业减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退税及减税政策影响,二是纺织业企业去年同期生产销售防疫物资(口罩)销售收入较高,今年回落导致同比下降,1-12月税收675万元,减收2146万元,同比下降76.06%。

五、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12月,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基本良好,但在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经济形势看,稳中有忧

从我市财政收入情况看,面对经济性减收、疫情性减收、政策性减收“三叠加”的严峻态势,以及重点税源项目尚处于建设期、中央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全市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受防疫产品市场饱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去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等指标增幅横向比较相对较慢;社会消费增量不足,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等指标增速面临较大压力;投资、消费、出口等税收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的基础仍未夯实,加上外部环境变化、税费减免政策、税收缓缴等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以及各类风险交织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税务部门要狠抓存量税收征管,广开渠道挖潜新增税源,做到“应收尽收”。

(二)从收支平衡看,压力加大

从我市财政支出情况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标对表“重要窗口”等决策部署,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以及我市提升公共服务、补齐民生短板等大事要事,都对财政支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资金保障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将持续加剧。一方面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另一方面龙港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期,需要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投入、大建设的资金需求强劲,同时要保障市委市政府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支出需求大。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坚持综合施策,挖潜增收聚财源。

抓收入是财政部门的主职主责,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抓培育。认真执行减税降费政策,让税惠“春雨”精准滴灌到中小微企业,润出市场澎湃活力,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爬坡过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管理,千方百计提高财政收入总量,积极培育可靠稳定财源,不断增强财政经济发展后劲。是抓争取。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政策走”的工作思路,对标对表上级政策支持的方向、重点和要求,充分发掘龙港优势,精准包装项目,做好向上争取的基础性工作,提升争取项目和政策的成功率。积极走出去、走上去,找准关键处室、关键人,抓好关键环节,做好研究分析,提高项目资金申报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争取更大比例、更多份额的资金支持。三抓融资。持续做大资金“盘子”,加大专项债、一般债、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申报争取力度,综合运用公司债、企业债等直接融资产品,大力推行“片区现行开发”等新基建、新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财力支撑。

(二)坚持多措并举,支持重点保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财政部门要为发展当好坚强后盾。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龙港“一轴一带一新城”建设,助力海塘安澜工程、湖前工业区、滨江都市核心区、新城中央商务区、舥艚渔港经济区等重点项目,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二是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用好产业发展基金,锚定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化、智能化等重点产业,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升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继续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强政策帮扶,坚决把惠企政策落实落细,确保不折不扣落实,让企业应享尽享,切实帮助企业纾困发展。

(三)坚持优化结构,以人为本惠民生。

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苦日子”要求,做好“压”“减”“控”“保”文章,非急需、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腾出资金集中用于“三保”、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富裕等重要事务。一是扛牢“三保”责任统筹好财力,坚持从严从紧加强预算管理,深化零基预算理念,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二是力保基本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兜实民生底线。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完善民生实事财政保障制度体系和财政投入机制。三是保持支出强度。全面落实“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抓好各类资金的支出进度,落实资金直达机制,尽快将资金落实到项目、拨付到企业和个人,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四是优化支出重点。树牢“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加大统筹、盘活、压减、调整力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资源腾出来保重点、兜底线、办大事。将保市委、市政府重点支出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保障各项重大部署、重点项目的资金供给。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谋划政策和项目,避免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承受能力引发风险。

(四)坚持底线思维,化解债务防风险。

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执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制度,严控增量,化解存量,加强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用好用足政府债券,把政府债券作为补齐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扩大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券风险,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是硬纪律、硬杠杠,科学统筹各类财力,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顺序,及时足额还本付息,切实维护政府信誉。坚决杜绝脱离财力实际上项目,杜绝各类变相举债行为,全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2022年龙港市财政决算.xl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