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0383MB1D78936Q/2024-08833
  • 组配分类:
  • 其他资金管理
  • 发布机构:
  • 龙港市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4-0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关于龙港市2022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关于龙港市2022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发布日期: 2024- 02- 07 09 : 55 浏览次数: 字体:[ ]

龙港市财政局

 

(一)企业国有资产情况(不含金融企业)

1.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国有企业合并资产总额390亿元,负债总额223亿元,净资产总额167亿元,资产负债率57.18%

2.经营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同比下降8.57%,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3.81%。从总体看,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与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国有资产处置情况截至2022年度,有11宗资产已盘活,其中通过拍卖的形式盘活资产4宗,通过租赁的形式盘活资产5宗,通过划转的形式盘活1宗,通过政府征收盘活1宗,共计0.05亿元。待盘活9宗,接下来通过租赁的形式进行盘活。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1.行政事业机构和人员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机构87家,编制人数6078人,年末实有人数7443人。

按单位性质分析,行政单位独立核算机构23家,编制人数915人,年末实有人数832人;事业单位独立核算机构64家,编制人数5163人,年末实有人数5005,另人其他人员1606人

2.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78.38亿元,较上年增长35.75%;负债总额30.21亿元,较上年下降164.5%;净资产48.17亿元,较上年增长4%。

按单位性质分析,全市行政单位资产总额49.09亿元、负债总额15.28亿元、净资产33.8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6.8%、1926.6%和-3.74%;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9.29亿元、负债总额14.93亿元、净资产14.3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4.01%、40%和28.3%。

3.资产构成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流动资产23.29亿元,占比29.71%;固定资产9.15亿元,占比11.67%;在建工程17.59亿元,占比22.44%;无形资产0.65亿元,占比0.83%;公共基础设施27.26亿元,占比34.78%;政府储备物资0.09亿元,占比0.11%;其他资产0.35亿元,占比0.45%。公共基础设施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反映政府支出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不断提高

4.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

1)资产配置情况。截至2022年,全市配置资产账面原值合计14.06亿元,其中配置固定资产账面原值2.12亿元、占比15.08%,配置无形资产账面原值0.38亿元、占比2.7%,配置在建工程账面原值9.95亿元、占比70.77%,配置公共基础设施1.61亿元,占比11.45%,在建工程配置超过50%的主要原因是北大洋医养项目建设、新城人民医院建设以及公立幼儿园、特殊学校、外国语中学、世纪中学等公立学校建设

2)资产使用情况。截至2022,全市新增出租出借资产对外投资资产情况。

3)资产处置情况。截至2022年,全市处置资产账面原值合计0.14亿元。按单位性质分析,行政单位处置资产账面原值0.05亿元,事业单位处置资产账面原值0.09亿元;按处置方式分析,报废报损资产账面原值0.14亿元,无偿划转资产账面原值0亿元,转让资产账面原值0亿元,对外捐赠及其他方式处置资产账面原值0亿元

4)资产收益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实收资产收益合计6.56元,均为资产处置收益收入。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1.土地资源情况

一是储备土地面积共计221.03公顷;二是国有农用地资源共计903.19公顷;三是全民所有建设用地共计7.0664万亩。

2.矿产资源情况

龙港市矿产资源匮乏,目前本市唯一开采矿种为建筑用凝灰岩;全市共有开发利用矿种1种,共有持证矿山1家,矿石产量 59.39万吨,实现矿业总产值约1500万元。

3.森林资源情况

森林资源总面积为15.41万公顷,主要为乔木林地30870.36公顷;灌木林地3065.75公顷;其他林地120134.2公顷。

4.水资源情况

内陆水域总面积为1476公顷

5.海洋资源(海域、无居民海岛)情况

海域面积共计2490.9902公顷。已取得海域使用权海域190.3278公顷;尚未海域确权区域2300.6624公顷,均为已填成陆区域。

6.湿地资源情况

湿地资源1162.68公顷,其中红树林67.55公顷(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19公顷)、沿海滩涂1095.13公顷(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2.27公顷)

7.自然保护地情况

划入自然保护地核心区面积为0公顷。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不含金融企业)。

1.国企改革谋深谋实,全面激发企业活力。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结合市属国有企业主责主业,协助制定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市国企框架布局。同时出台财务监督、投资管理、借用人员等改革配套文件,进一步规范企业运作。二是构建国资国企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国有企业外派监事机制,选拔派齐各国有企业监事会成员,进行常态化监督。针对国有企业资金密集、资产聚集等特点,对全市国有企业开展内控制度、采购、外派人员等专项检查,全面开展专项治理,提升监管水平三是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国企主责主业,制定出台《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实施细则》,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和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分类考核。开展年度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内部审计等工作,引导企业更好履行责任使命,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2.服务大局高质高效,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一是资金保障有序有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谋划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生命健康设施提升、六大片区城市有机更新等项目,做好项目包装,确保资金要素保障到位。今年以来,全市国有企业新增授信额度208.4亿元,到位资金119.72亿元。二是国企动能持续提升。紧扣市委市政府重点战略部署,引导市属国企加快推进青龙湖科创孵化中心、数字科创基地、公交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乡村振兴数字产业平台、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新城排涝调蓄工程列入省水利领域“千项万亿”项目,获得省水利厅表扬肯定。三是民生服务效应彰显。以社会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在民生领域、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带动引领作用,助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国有农贸市场全面完成改造提升,跃升温州市绿榜前列;龙港市水果批发市场100%,完成全面攻坚;医养康教研示范园10月23日运营,成为浙江省新型养老模式的示范和标杆项目。

3.资本布局做实做优 ,全面促进提质增效一是发挥国资引领作用。引导全市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方面引领作用,为推动龙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以“一产业一基金一团队”模式分领域设立26亿元产业基金,靶向招引国电投异质结光伏电池、美亚特医项目等项目落地。引导国有企业服务全市人才战略,辅助申报国家级“引才计划”54人、省级“引才计划”66人,招引博士13人、硕士51人、D类及以上人才14人。二是搭建多层次合作共赢。引导全市国有企业聚焦主业持续深化与央企、省市国企的合作,推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不断培育国有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新动能、新活力。目前,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等4家央企在项目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温州锦坤置业有限公司、温州交运新能源有限公司、温州市市政工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国有企业在专业市场开发、新能源、工程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三是规范国有资产交易。出台房产土地租赁管理意见,指导市属国有企业分类分层处置国有资产,限额以上资产全部通过“浙交汇”系统进行公开交易,推动产权交易规范化、市场化、信息化、统一化。今年以来,通过平台公开性招租21宗、处置2宗资产。

4.不断强化国企党建引领,激活干事创业潜力。一是加强国企党建指导。出台国有企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每月下发《党建学习参考提示单》,着力提升国企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二是培育国企党建品牌。指导全市国有企业“一支部一特色”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家公园党群品牌被评为温州市最美党群,市产业科技发展公司积极创建清廉国企品牌,被确定为“清廉国企”建设培育对象。三是深化风险管控。进一步强化政治监督,联合市纪委,成立国企领域“正风治腐”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出台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及相关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同时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实现防风险、降成本。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制定办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22年我市财政部门牵头,拟定2023年对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计划定《关于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期间资产核实审批权限管理办法》上报市府办,清查各部门单位属管辖使用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解历史遗留下的仓库堆积已达报废年限且无法使用的资产处置问题。

2.做好日常资产管理工作。通过资产云2.0系统数据库对龙港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日常管理,查看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登记、使用情况,对日常需报废报损、无偿划转等资产通过系统进行审批备案。

3.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员工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文件,对在管理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培训,不断丰富业务知识。分管领导必须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树立责任理念,上好“紧箍咒”。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更新管理人员素质结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明确岗位责任制,规定哪个岗位使用资产就要对该资产负责,在资产使用期间,相关负责人需要做好使用记录,杜绝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看管现象的发生。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1.拓空间、谋要素,夯实城市建设新基础一是高质量推进城市规划。成立龙港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以城市战略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全面优化专项规划编制,构建形成“1+1+N”规划体系,划定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和全域整治等项目梳理上报;围绕“一轴一带一新城”(18公里世纪大道中心轴、33.8公里沿江风情带和30平方公里龙港新城)城市规划设计做文章,采取国际招标引进顶级设计团队,做好“产城人”融合,打造现代滨海特色新城。二是做强土地要素保障。科学合理制定土地储备和出让计划,签署钩地协议,引导国有资本参与,完成经营性土地出让21宗,面积1468.49亩(包括带方案出让安置房),收缴土地出让金36.7亿元。完成工业用地(用海)供地1307亩(用海617.9亩)。三是土地清理加快消化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配置,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完成2022年度批而未供土地1372亩,完成率124.73%;提前完成2009-2018年批次土地消化431亩,完成率112.24%,排名温州市第1。根据“增存挂钩”政策,我市可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215.6亩。

2.深谋划、快推进,创建生态文明新城市。一是低碳城市示范创建。与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签订《生态绿色科技——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和《省生态环境科技帮扶意向书》,以“院市合作”的科技帮扶方式共同推进龙港生态文明建设;编制《三园社区低碳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助力省级低零碳试点建设评估验收。二是环境问题督察整改。完成整改2021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2个,5件交办信访件通过温州市级双领办部门确认;开展环境污染问题风险“红、黄、绿”三色预警评价管理,申领“智管服(环保码)”企业697;完成120家企业立案查处后督查260家企业工况监控系统安装,推进塑料注塑、橡胶压铸等三类行业整治提升或淘汰关停企业201家。三是污染防治提质增效。完成池浦河、咸园河及河底高河等自查上报的黑臭反弹水体整治,封堵沿岸水位下降混排口12完成城东板块和沿江板块“污水零直排区”管网排查检测和初步设计,“找寻查挖”自查并上报整改问题点90完成龙港市政府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电子围栏及气象五参数建设;签订小微企业危废处置合同1348家,实现全覆盖、全纳网、全收运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国有资产方面。

1.人才短缺。各家国有企业均存在人员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短缺,薪酬机制僵化、对标市场不足,人才引进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经营活力不足。我市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政府公益项目,导致债务压力加大,财务风险增加。再加上一些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主营业务不强、营收能力较弱等问题,造成盈利和资产规模不匹配的现象。

3.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

1.国有土地出让配建配套用房问题国有土地出让由资规局签订合同,合同中规定配建配套用房面积及属性,配建配套用房建设完成后由接收主体直接接收,未通过资规局登记再移交,未上报资产管理部门,导致数据不共享,影响配建配套用房利用率  

2.资产清查后续管理问题。各部门单位在完成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清查工后,会对本单位无法使用资产进行处置,实际部分资产可盘活再利用。

3.“三仓”建设管理问题。我市财政局资产管理科室人员严重不足,无法分身管理“三仓”的日常事务。以及存在其他硬件软件上的配置问题,例如:1、实物仓库租金支出,“三仓”仓库预估需要400-600平方米,年租金大致需要30-50万左右;2、办公设备配置大致需要:台式电脑、打印机、管理维护系统软件,第一年大致需要10万元,后续每年维护大致需要6万元左右。

(三)是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

1.土地后备资源匮乏,龙港市域范围184平方公里,“三区三线”批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5.9970万亩,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37.69平方公里(集中建设区37.69平方公里,无弹性区与特别用途区),生态保护红线(海洋)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根据龙港市“十四五”土地整治后备资源潜力调查数据分析,龙港市垦造耕地潜力合计402.77亩,小散居多;旱改水潜力3445.83亩,总体土地利用资源有限。2.市域矿产资源匮乏,目前本市唯一开采矿种为建筑用凝灰岩,且整体矿产储量小。3.“两非”整治形势严峻。我市耕地流出疑似违法占比高(64.74%),其中549.52亩涉及耕地“非粮化”行为,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严格制止耕地抛荒的通知》,上述图斑由龙港市农业农村局在2023年5月10日前完成整治后举证上报,时间紧、任务重。若此次举证被省自然资源厅退回,将造成我市耕地保有量倒挂(温州县市区唯一),存在考核“一票否决”和“两平衡”“一冻结”(冻结违法占用耕地同等量耕地指标)风险。4.在历史围填海报批困难。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1)、政策方面的共性问题。因历史围填海明令禁止用于房地产开发,而自然资源部对商业用海是否涉及房地产开发认识不一,导致省自然资源厅对商业用海报批顾虑较大,对商业用海报批相对谨慎。2)、规划调整问题。由于历史围填海处置方案上报时已经明确了规划布局,用海报批涉及规划调整须经自然资源部报备。经了解,龙港新城规划调整比较频繁,导致部分用海因涉及规划调整无法顺利报批,如今年上报的经济总部因涉及生态空间调整而无法报批,涉及5宗用海项目,面积达33.7651公顷,其中龙湖客厅用海项目已经单独包装报批。3)、围垦区涉农项目。由于原国土在调查时将部分用海认定为农用地,导致部分用海因涉及农用地而无法报批,如垃圾处置用海,因涉及农用地而无法报批

四、下步工作举措

(一)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举措

1.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近期做好全市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通过管控提升、同类归并、重组整合等方式,加快形成国有企业新框架,进一步提升国企服务大局。做大做强基金“1+N”体系,形成优质项目库,发挥基金招商作用。同时谋划各类特许经营权以合理方式授予国企。

2.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资源。结合我市六大入城口有机更新项目,全面完成国有企业资产资源盘点,做好红线内资产有效盘活和置换。加快推进资产信息化管理,推动全市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

3.防范和化解国企债务风险。树立资金“一盘棋”理念,对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实行利率指导区间制度,实行审批、备案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强化资金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4.进一步提升国企发展活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厘清各主体边界,提升运行效率。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国资国企人才目录清单,优化招聘方式,加快“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面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

5.进一步优化国资管理体制。围绕“管资产”就要“管党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规范监管制度体系。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健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强化财务绩效评价管理。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工作举措

1.历史遗留问题。各部门单位根据下发的应接收资产明细进行接收,并在下一步资产清查工作时根据市府会议通过的关于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期间资产核实审批权限管理办法》要求对需处置资产进行处置

2.国有土地出让配建配套用房问题。配建配套用房涉及部门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上报在建及已接收用房使用情况,包含:在建时间、地址、配建配套用房属性、接收时间、使用情况、产权登记情况等信息,以便后续能合理利用配建配用房。

3.资产清查后续管理问题。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三仓”(即:公物仓、公益仓、罚没仓)建设要求,合并我市现有罚没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对可再用资产统一归集,各部门单位在配置新购资产时需先通过公物仓库确实是否有可利用资产,若无可利用资产方可采购;对部分我市无法使用但资产完好的情况,可通过红十字会或慈善总会进行公益捐赠。

4.“三仓”建设管理问题。制定工作职责与日常管理办法,与国有企业协商,由国有企业调配人员进行管理,每月或每季度向财政局资产管理科工作人员汇报“三仓”资产情况。实物仓库建议与执法局现有的罚没仓库或社事局防疫物资仓库等现有仓库合并利用,减少仓库租金支出。

(三)国有自然资源工作举措

1.坚持科学谋划,增强要素配置一是紧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全面推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再开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等工作,提升建设用地开发水平。继续紧盯未处置历史围填海公建和商业总量,切实提高用海用地效率。二是强化资源保护,实施“千亩方”整治、“旱改水”工作,进一步提升入库报备效果;有效实施生态修复,有效拓展新美洲红树林湿地面积,做大做强国家级湿地;继续推进华中社区、双河社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2.加强沟通交流,推进报批进度。一是加强与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合作,对剩余用海项目进行前期包装和论证工作,积极与省厅做好对接,以提前取得省厅的审查意见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报批效率;二是切实加快历史围填海生态修复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对我市应负的历史围填海生态修复工作非常重视,并将用海报批与生态修复直接挂钩,我市主动积极做好历史围填海生态修复工作可以促进用海项目报批工作;三是加大用海项目报批领导工作。继续发挥用海项目报批专班作用,保持人员相对稳定,加强与省厅对接沟通,为用海项目报批提供组织保障。

附件:1.截至2022年底龙港市行政事业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表

2.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表

3.截至2022年底按单位性质分类主要资产构成情况表

4.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新购情况表

5.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和收益情况表


附件1

龙港市行政事业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表

 

主要指标

独立核算机构数(个)

编制内实有人数(人)

小计

其中

小计

其中

行政

单位

事业

单位

行政

人员

事业

人员

其他人员

龙港市

87

23

64

7443

832

5005

1606

 

 


 

附件2

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元

           主要指标
单位分类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净资产

本年

同比增长

本年

同比增长

本年

同比增长

全市

78.38

35.75%

30.21

164.5%

48.17

4%

按单位性质分:

——

——

——

——

——

——

1.行政单位

49.09

36.8%

15.28

1926.6%

33.82

-3.74%

2.事业单位

29.29

34.01%

14.93

40%

14.35

28.3%


附件3

截至2022年底按单位性质分类主要资产构成情况表

单位:亿元

全市主要资产构成情况表

单位性质分类

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

资产类别

金额

占比

资产类别

金额

增长率

资产类别

金额

增长率

资产总额

78.38

100%

资产总额

49.09

36.8%

资产总额

29.29

34.01%

其中:流动资产

23.29

29.71%

其中:流动资产

6.74

138.41%

其中:流动资产

16.55

33.17%

固定资产

9.15

11.67%

固定资产

2.46

42.89%

固定资产

6.69

16.06%

在建工程

17.59

22.44%

在建工程

12.07

131.47%

在建工程

5.52

62.63%

无形资产

0.65

0.83%

无形资产

0.16

43.34%

无形资产

0.5

99.23%

公共基础设施

27.26

34.78%

公共基础设施

27.24

6.25%

公共基础设施

0.02

29.99%

政府储备物资

0.09

0.11%

政府储备物资

0.09

-18.9%

政府储备物资

0

持平

其他资产

0.35

0.45%

其他资产

0.33

26.92%

其他资产

0.01

持平





 

附件4

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新购情况表

单位:亿元

国有资产

类别

总计

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

价值

占比

%)

价值

占比

%)

价值

占比

%)

房屋及构建物

0.38

2.7

0.08

0.57

0.3

2.13

设备

1.45

10.31

0.72

5.12

0.73

5.19

车辆

0.06

0.43

0.06

0.43

0

0

家具、用具

0.21

1.49

0.15

1.07

0.06

0.43

图书

0.02

0.14

0.01

0.07

0.01

0.07

无形资产

0.38

2.7

0.04

0.28

0.34

2.42

在建工程

9.95

70.77

7.18

51.07

2.77

19.7

公共基础设施

1.61

11.45

1.6

11.38

0.01

0.07

    

14.06

100

9.84

69.99

4.22

30.01


附件5

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和收益情况表

                 主要指标
单位分类

资产处置(亿元)

资产收益(万元)

合计

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

合计

对外投资收益

出租出借收益

处置收益

龙港市

0.14

0.05

0.09

6.56

0

0

6.5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