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0383MB1E44067A/2023-08455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
  • 成文日期:
  • 2023-12-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2023半年度工作总结

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2023半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3- 12- 29 22 : 41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实干担当,奋勇争先,在“1+1+N”规划体系下,协同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生态修复治理、交通运输,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龙港篇章。

一、2023上半年度重点工作

(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品质城市建设,借鉴雄安新区做法,建立“1+1+N”的规划体系,将各类生态管控红线、城乡建设和产业区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大项目用地和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等纳入一个体系统一管理,有效地激发了城市活力,培育城市动能,塑造城市特色,有力保障184平方公里市域范围内等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总体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依托“大部制”改革、入海口岸区位等优势,提出区域协调、空间优化、治理创新、产业升级、设施提升、生态引领等6大策略,拉开城市建设框架,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及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城市能级。二是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指导,在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基础上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获部批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5.997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海洋)总面积0.235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5.6535万亩(集中建设区),另划定用海单列范围4.416万亩,总体规划已经龙港市人大常委会审查。三是统筹“一轴一带一新城”总体布局,以各类专项规划、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为支撑,形成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完整规划体系。截至目前,已完成教育设施、电力、绿地、城镇社区等12个专项规划;村庄分类布局等15个专项规划正在加快编制中;完成世纪大道、沿江板块、龙港新城等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国际招标。龙港市《“大部制、扁平化”设市模式下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探索》入选“2022年度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温州市县市区唯一)。

(二)重要经济发展指标。一是市对县考核综合交通投资任务数为16亿元。1-6月,龙港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2.2亿元,完成率76.25%,同比增速123.45%,排名均为温州市第1位。一季度获得“温州南部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市建设工程”(“十项重大工程”指标)星级评定5星评价。二是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上半年我市建筑业企业登记达173家,统计在库申报企业67家(市政一级8家、房建一级总承包建筑企业6家),已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32.37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90万平方米,并着手编制《龙港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1-6月,我市建筑业省内总产值完成19.3亿元,同比增长42.1%,排名温州市第1。三是房地产投资。坚持稳市场、挖存量,出台《龙港市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6月,我市完成经营性土地出让11宗(商住用地7宗),面积672亩,收缴土地出让金32.8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26.48亿元,同比增速-9.8%,排名温州市第9位;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25.3万方,增速16.05%,排名温州市第7位;房地产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累计完成13071.3万元,同比增速15.4%,排名温州市第1位。

(三)土地要素指标保障。一是组件报批提速增效。争取到省自然资源厅下达龙港市奖励用地指标176亩,已组件4批次进行报批,涉及保障重点项目10个,执行率100%。另争取到省自然资源厅下达2023年盘活存量用地指标81亩,正在组件。二是上级统筹指标保障。纳入温州市重大项目用地攻坚范围项目5个,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589.05亩(其中耕地523.66亩);省重大基础设施水利项目江南垟平原骨干排涝工程(龙港段)需要耕地数量477.9亩,水田数量415.8亩,产能38.6085万公斤,已落实省统筹耕地数量191.16亩,水田数量166.32亩,产能15.4434万公斤;龙港市海塘安澜工程(双龙汇龙段海塘)已申请使用历年国家统筹补充耕地节余指标耕地数量37.401亩、水田12.42亩、粮食产能指标29920.8公斤,其余段待完成扩初批复和用地预审后跟进申请国家统筹耕地占补指标。三是历史围填海报批。《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于2019年10月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备案,总面积17460亩。截至目前,我市已获批用海面积4134亩(工业3430亩,非工业704亩),完成率23.6%,剩余未批面积13326亩(绿地5258亩、工业约1281亩、公共配套及商业约6787亩)。2023年我市已组件上报用海项目26个,面积1030亩,其中12个项目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海审会,14个公建项目(面积810亩)因新城城市设计和用海规划调整,暂缓报批。

(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一是耕地进出平衡。龙港市耕地保护目标7.5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5.9970万亩),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初次上报部耕地面积7.44万亩,存在耕地保有量倒挂情况。经研判,通过强化对接、整改、承诺等方式,龙港市最终通过了部级审核,其中耕地流出举证图斑30个474.20亩。二是做足土地整治。预计通过实施建设用地复垦、“旱改水”、“千亩方”等项目(在建项目5个,历史整改项目3个)产生耕地206.5亩,水田440亩,粮食产能16.47万公斤。另外,谋划“旱改水”项目三期在高速复线和228国道交叉角及周边地块,涉及“旱改水”项目总规模1730亩,正在测量设计阶段。三是自然资源督察。(1)目前我市共收到上级自然资源领域督察督办图斑96宗,已完成整改67宗,整改率70%,未完成整改的29宗主要涉及违规融资销号、矿山生态修复、农村公园绿地和道路建设、“非粮化”问题整改等,正在积极协调处置中。(2)自然资源部典型问题,龙港市滨海示范带石路村至儒桥头村绿化及其它配套设施项目违法图斑已组件上报销号,全面完成土地恢复属性整改,并实施种植,待土地质量提升后,计划于下半年7-8月种植晚稻。(3)自然资源督察海洋专项问题涉及龙港7宗,通过建立海域督察机制,分类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琵琶山排污管道违规用海用岛案”已完成整改,剩余6宗计划在10月底前完成。

(五)人居环境美化提升。一是城乡风貌整治。突出“大美龙港”整体气质,成功申报8个省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入选浙江省2023年度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试点2个(“龙风港韵”和“滨江彩带”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二是市政公用健全。建成投用公园、停车场、绿化提升等“金边银角”空闲杂地整治工程78个,建筑面积约5.8万方,其中完成口袋公园32个,微绿地28个,绿化面积约2.4万方;新建或改造停车场28个,新增停车位1850多个,持续推动社区人居环境大改变。实现塘东水厂扩建投用,总供水规模达15.0万m³/d;龙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水厂一期项目已完成总体进度60%,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垃圾处理能力(20万吨/日污水、300吨/日污泥、150吨/日餐厨垃圾),优化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结构。三是路网纵深推进。收官“百项交通工程大会战”和道路整治两年行动,目前已启动整治项目22个(其中完工1个,正在施工项目12个,待进场4个、招标阶段项目5个),8个项目完成设计,正在融资阶段。“四横七纵”主干道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六)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一是整体框架成型。深化与省环科院“院市合作”走深走实,高水平完成《龙港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龙港规划纲要》等编制,推进三园社区首批省级低(零)碳试点建设,立足“大部制”机构改革实际,编制完成《市直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齐抓共建的良好格局。二是强化防治攻坚。市实验中学自动空气监测站和VOCs自动监测站建成投用,完成20家VOCs源头替代、80家治理设施提升。我市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总体空气质量良好。加快沿江、城南、城北、城中、龙湖、世纪大道北、龙港大道南等7个片区(覆盖城区面积18.73平方公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投入建设资金约10.56亿元,预计7月底全部完工。三是环境督察整改。对全市773家企业试行开展环境污染问题风险“红、黄、绿”三色预警评价管理,完成2021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2个反馈问题和5件交办信访件整改销号,完成2022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交办的2个反馈问题销号和3件信访件整改。2022年我市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指数年度排名列全省45。

(七)重点交通干线提速。早介入、早谋划,提前半年以上完成228国道龙港段、瑞苍高速公路和芦浦互通及接线工程前期征地1400多亩,拆迁439间等政策处理工作,用地获自然资源部批复,相比温州其它县市区较早实现无障碍施工环境,项目现均已全面开工。S218省道工程工可送审稿已完成编制,城南大道段电力迁改已手委托温州市供电局代理实施招标及可研报告编制;鳌江二桥工程已完成工可报告及工可咨询报告;温州港舥艚作业区项目计划列入省交通“十四五”重点项目,已完成开发方案研究报告编制,正在积极对接相关央企和国企等有实力的运营单位参与合资开发建设。




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

2023年12月29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