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经济发展局关于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8号建议的答复函 龙港市经济发展局关于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8号建议的答复函 |
朱键利代表: 您在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打造龙港营商环境及市民就业的建议》(人大建议第118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诚如你所言,为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 改革名城.瓯越明珠”,奋力谱写中国现代化龙港新篇章的伟大目标需要更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龙创业,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以“补齐短板”为目标,加强配套建设。 物流体系的完善与否于产业链而言是关键一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加快推进龙港新城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将融合城际物流中心、智慧云仓中心、冷链产业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等功能,全力打造“基础设施平台+产业链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产业园。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2024年上半年改造成功13路城乡公交客货邮融合线路,建设完成云岩社区、象南村联合村邮站等4个“一点多能”农村物流服务点。市经济发展局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优化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工作流程。谋划制定促进服务贸易、境外投资的政策举措,支持海外仓建设。加强境外投资服务体系建设,维护企业海外安全。4月份成立中国电子口岸“关银一KEY通”合作制卡代理点,为龙港市及周边县市的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和电子口岸业务处理,企业可以享受到“就近办、一站办”的便利,惠及龙港市及周边苍南、平阳、泰顺等地1500多家外贸企业。 二、以“精准施策”为目标,优化惠企服务。 一要优化政策激励。我市一直深耕助企服务,厚植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为了加快传统制造业重塑和骨干龙头企业培育,推动龙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时局,调整惠企政策,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龙政发〔2024〕2号)、《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龙政发〔2024〕3号)等政策,一以贯之推动惠企纾困政策举措直达企业,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二要加强政策宣传。通过龙港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涉及的所有项目补贴政策清单,包括负责部门、补贴标准、申报流程、发放时间等相关内容。发布政策汇编电子书,以及通过融媒体、规上企业群等渠道,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切实提高广大企业对惠企政策的知晓率。 三要保障政策落地。利用惠企政策直通车,做好政策线上推送工作,实现所有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公布。通过政策主动推送,企业不用“大海捞针”即可快速了解政策信息,让产业政策的效能真正“浇灌”实体经济。 三、以“执法提质”为目标,加强执法建设。 一是巩固提升“包容审慎”监管成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公布首批100项“轻微免罚、首违不罚、公益减罚”柔性执法清单,上半年对1起违规违法行为作出免予处罚决定,免罚金额20万元,对39起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减轻处罚决定,减轻处罚金额384.2万元。推行涉企行政执法“四书同达”制度,累计实施“四书同达”57例,对行政相对人的具体违法行为与涉法风险,采取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规劝提醒、走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提供相关建议意见,引导行政相对人建立内部合规管理制度。 二是扛旗争先,推动执法改革走深走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执法检查,打造行政执法指挥中心,统筹全市年度行政执法计划,协同高效指标排名全市前列,有效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共制定跨部门检查计划64件,开展行政检查2160次,跨部门“综合查一次”1127次,减少企业干扰户次578次。做优增值服务。建成审管执信全链条应用并正式上线运行,实现审批、检查、处罚信息闭环流转,实现审管高效联动。全面推广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指导企业罚后信访修复48家,全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四、以“人才强市”为目标,打造人才高地。 一是深入推进“印刷机长”培育工程。“印刷机长”及“人才服务专区”已成功入选浙江省人社厅“创改开”试点项目(其中印刷机长是温州唯一纳入全省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的创新改革项目)。大力实施产业数字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培育印刷数字高技能人才174人,组建印刷机长培育联盟。向外借助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资源,向内联动链主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组建培育联盟,形成“培训标准共建、等级鉴定共评、技能证书共管”的“联盟式”培养机制,目前共吸纳45家联盟单位。推动产教融合,开发“课堂培训+车间实训”的培养模式,搭建行业综合产教训“三级”平台,目前共搭建1家总基地、15家分基地和13家大师工作室。 二是搭建高能平台。创建龙港首个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今年申报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是以往的2倍,其中温州市金田塑业有限公司人才指数位列全市百强企业第14名,全职引进国家、省级领军人才8人,到岗率居温州第一。 三是优化工作机制。探索创新联合体模式,龙港高分子研究院2024年帮助金田集团安徽基地申报成功总金额为5000万的省级科创项目,并申报成功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深入推进人才助企制度,走访企业60余次,推广“问企识才”人力资源增值化服务蓝皮书,助力企业申报省市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数和申报数均创历年新高。 四是提升服务质量。发布2024年龙港人才服务“十件实事”,针对人才所需所盼,迭代出台“人才新政50条”3.0 版,加快构建从顶尖科学家到基础产业人才,从落地到创业的全方位全闭环的服务体系,引进博士3人,硕士56人,大学生1902人。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最后,感谢你对龙港市经济发展局工作的支持。
龙港市经济发展局 2024年5月28日
|